日前,我国电影市场迎来暑期档关键节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19时,2025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55亿元,观影人次超1.45亿,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其中,历史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以6.1亿元累计票房领跑档期,并打破多项纪录,被预测有望冲击32亿元总票房,成为带动市场升温的“黑马”。
今年暑期档定档影片数量超百部,类型涵盖历史、动作、国漫、喜剧、爱情等,有效满足了观众的多元需求。灯塔专业版分析师指出,档期内周票房大盘已连续四周突破6亿元,并诞生了春节档后首部票房破5亿元的影片。
截至7月29日,档期票房前五名的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6.1亿元(历史题材,打破近三年暑期档战争片累计票房纪录);《侏罗纪世界:重生》:5.46亿元(好莱坞动作冒险片);《长安的荔枝》:5.25亿元(大鹏执导的古装喜剧);《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动画IP续作;《酱园弄·悬案》:悬疑题材影片。
其中,《南京照相馆》表现尤为突出。该片由刘昊然、王传君等主演,上映5天累计票房达5.77亿元,超越《侏罗纪世界:重生》领跑暑期档。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其内地总票房或将达到32亿元,成为近年来历史题材影片的票房标杆。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暑期档头部影片竞争力突出,动画基本盘稳固,为全年电影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国漫《聊斋:兰若寺》与《罗小黑战记2》口碑票房双丰收,猫眼专业版预测其内地总票房分别超3亿元和近5亿元。此外,待映影片《浪浪山小妖怪》点映后收获出色反馈,有望进一步推高动画类型市场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暑期档的积极表现与上半年市场复苏形成良性互动。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恢复至2018、2019年市场峰值水平。其中,春节档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4.46亿元单片票房跻身全球影史前五,国产电影占比高达91.2%,成为驱动市场复苏的核心力量。
电影市场基础设施的升级也为暑期档热度提供支撑。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营业影院数、银幕数创历史新高,CINITY、IMAX等特效厅票房同比大幅增长,国产LED电影屏技术因高亮度、细腻画质广受认可。技术革新正推动观影迈向更沉浸式体验,凸显电影院独特的放映优势。
此外,暑期档后半程仍有多部重磅影片定档8月,包括历史战争片《东极岛》、犯罪动作片《捕风追影》、国漫IP《浪浪山小妖怪》等,有望延续市场热度。专家表示,随着优质影片持续供给和观影环境优化,暑期档票房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为全年电影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华创证券分析指出,暑期档作为全年最重要的档期之一,持续时间长、票房占比高,对全年大盘影响显著。随着重点影片陆续上线,电影票房市场有所转暖,建议关注出品/发行方及院线、票务公司的业绩弹性。
《南京照相馆》票房狂飙引爆资本市场
截至7月30日12时,由申奥执导、刘昊然、王传君领衔主演的《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突破6.8亿元,以日均超1.3亿元的增速领跑暑期档,更带动影视股在资本市场掀起涨停风暴。幸福蓝海、中国电影、万达电影等多家出品方股价集体飙升,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复苏的信号愈发强烈。
《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公映以来,以“小人物守护文明希望”的叙事视角,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罪证影像转化为震撼人心的银幕故事。影片豆瓣评分8.3分,猫眼购票评分9.6分,成为2025年国产院线新片最高分。灯塔研究院数据显示,其2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42%,成功撬动年轻群体观影热情。
该片票房走势堪称“现象级”:首日票房1.57亿元登顶单日冠军,次日票房逆跌至1.8亿元,第三日突破2.3亿元。截至7月30日,累计票房达6.8亿元,猫眼平台预测其总票房将突破32.46亿元,有望跻身中国影史票房前十。影片的爆发力直接推高暑期档大盘——7月26日单日票房达2.94亿元,创近三年暑期档工作日票房新高;7月29日15时,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
《南京照相馆》的票房奇迹迅速传导至资本市场。作为主要出品方,幸福蓝海(300528.SZ)股价近4个交易日收获3个20%涨停,月内累计涨幅达102.5%,市值突破80亿元。公司公告显示,截至7月27日24时,该片累计票房已超4.12亿元,超过其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的50%。
中国电影(600977.SH)同样受益,7月28日涨停后,7月30日股价再创年内新高。万达电影(002739.SZ)因参与出品《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等多部爆款,上半年净利润预增340.96%-393.87%,机构预测其全年业绩增幅达219.65%。横店影视(603103.SH)全资子公司横店影业作为联合出品方,推动公司股价7月累计上涨超35%。
“市场对优质内容的渴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南京照相馆》的爆发,标志着现实主义题材与工业化制作的结合能同时激活增量与存量市场。”华创证券分析师指出,暑期档头部影片的票房溢出效应将显著提升院线公司非票收入,万达电影卖品毛利率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即是有力印证。
《南京照相馆》的火爆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暑期档呈现“头部引领、多元共荣”格局;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单日票房逆袭《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彰显国漫崛起势头;现实题材:《长安的荔枝》凭借9.7亿元票房紧随其后,豆瓣评分8.1分;好莱坞大片:《侏罗纪世界:重生》以12.8亿元位居第二,其IMAX版本票房占比达35%。
市场回暖直接带动影院投资热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增注册影院583家,同比增长15.22%;三四线城市新建影院占比达70%,为中小成本影片提供新市场空间。国家电影局最新政策亦明确,将加大对现实题材、科技赋能类影片的扶持力度,推动电影工业体系升级。
随着《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等20余部新片定档8月,暑期档票房有望冲击80亿元量级。华源证券预测,若下半年保持当前热度,全年票房或突破600亿元大关,重回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宝座。
《南京照相馆》的成功证明,深耕本土叙事、引发情感共振的影片,正全面取代好莱坞IP,成为领跑市场的核心力量。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人士强调,市场复苏需建立“大中小影片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而国家电影局推动的“影院下乡”计划与技术创新补贴,将为行业注入长期动能。
我国电影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暑期档过半,中国电影市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截至7月29日,档期总票房突破55亿元,观影人次超1.45亿,其中国产影片以《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等作品领跑,票房占比达91.2%。
这一数据不仅远超2024年同期水平,更标志着中国电影行业在经历疫情冲击后,正通过政策扶持、内容创新与技术升级实现全面复苏。
2023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为电影行业注入强心剂。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合作区与澳门共同举办电影节等国际大型活动,并支持设立国际艺术学院。
与此同时,税收优惠与资金扶持政策持续落地:2023年10月,三部门延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等单位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2025年,国家电影局联合多部门推出“中国电影消费年”“光影绽放中国行”等活动,通过观影优惠补贴、电影主题旅游线路等形式,直接拉动暑期档观影需求。
政策红利下,影院基础设施加速升级。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营业影院数、银幕数创历史新高,CINITY、IMAX等特效厅票房同比大幅增长,国产LED电影屏技术更凭借高亮度与细腻画质成为市场新宠。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观影体验,更推动单座收益显著提升——以《银河纪元2》为例,其4D版本票房占比达25%,动态座椅与环境特效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星际战争。
2025年暑期档的爆发,核心驱动力来自优质内容的供给。截至7月29日,档期票房前五名中,国产影片占据四席:《南京照相馆》以6.1亿元领跑,《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紧随其后。这些作品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实现类型融合与创新。
市场回暖直接带动资本对电影行业的关注。《南京照相馆》背后的9家出品方中,中国电影、幸福蓝海、万达电影等4家上市公司凭借该片的市场表现获得资本青睐。7月28日,幸福蓝海与中国电影股价双双涨停,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头部影视企业的信心。
重点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巩固行业地位:横店影业、万达电影依托内容制作、院线发行及衍生开发资源,形成协同效应;猫眼娱乐通过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助力《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等影片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此外,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提升至42%,“流动放映车 社区影院”模式有效填补市场空白,推动电影消费向基层渗透。
技术升级成为本轮复苏的关键推手。全国超80%的影院完成IMAX、CINITY等高端影厅改造,其中《银河纪元2》的4D版本通过动态座椅与环境特效,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星际战争,该版本票房占比达总票房的25%。与此同时,虚拟制片技术的普及大幅缩短制作周期,多部影片实现“当年开机、当年上映”,有效填补市场空白。
在宣发领域,短视频平台成为主要营销阵地。《逆流人生》通过“职场女性真实故事”系列短视频引发全网讨论,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线下方面,片方与商场、景区联动推出“电影 消费”套餐,带动周边产业收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已恢复至2018、2019年市场峰值水平。民生证券分析指出,随着8月《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等20余部新片定档,以及中秋、国庆档期临近,暑期档票房有望冲击80亿元量级,全年票房或突破600亿元大关,重回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宝座。
行业分析师强调,未来需通过分线发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衍生品开发延长IP生命周期,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构建“内容-社交-消费”闭环,推动行业从“爆款驱动”向“长效增长”转型。当政策红利、内容创新与技术赋能形成合力,中国电影市场正以更成熟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银幕到资本市场,从一线城市到基层社区,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的复苏是一场由政策、内容与技术共同驱动的产业变革。当历史题材与现代技术交融,当产业资本与创作人才形成合力,一个更包容、更具韧性的电影市场正在崛起。这场复苏不仅为全球电影产业注入信心,更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跨越。